今日,四川省举行《法治四川建设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四川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发布会。会上,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司法厅厅长刘志诚作主发布,四川省委政法委、司法厅等部门围绕《规划》和《实施方案》有关情况作了详细说明。
刘志诚介绍,《规划》作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省的纲领性文件,既对标中央部署,又立足四川实际,明确提出了“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的法治四川建设目标,从维护宪法权威、提升法治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城乡基层依法治理、形成法治建设合力等5个维度,对2021-2025年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重点突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和城乡基层依法治理,聚焦如何更好发挥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法治功能,用了两个专章来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建设和城乡基层依法治理;鲜明体现了对治蜀兴川的法治经验总结和制度机制创新,系统总结和承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法治建设特别是“1+8”示范试点的鲜活经验,将“法治账图”模式、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法律七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清单”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写入《规划》。
据介绍,《实施方案》的特色亮点在于,聚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从三个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法治护航。《实施方案》强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提出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持续深化群众最不满意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探索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集体诉讼制度等;强调良法善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着力健全社会领域的制度规范,提出加快推进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妇女权益保障、食品药品、粮食安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同时推动完善市民公约、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强调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通过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培育发展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矛盾调处等法治类社会组织,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